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综合科学考察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刘诗平)北京时间3月30日零时(当地时间3月29日上午6时),“向阳红01”科考船停靠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帕皮提港,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顺利完成。本航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东南太平洋进行了海洋综合科学考察。
科考队员穿越西风带合影。(中国大洋协会提供)
据中国大洋46航次首席科学家石学法先容,本航段历时41天、航程近5000海里,完成了69站次调查作业,采集了丰富的深海沉积物、海水、微塑料等样品,获取了大量的深海地形、浅地层剖面、水文、气象、生物化学等数据。
“本航段是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科考取得的丰富样品和资料,将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该海域乃至全球深海资源、地质、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打下良好基础。”石学法说。2月26日至27日,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开展了25个小时不间断的水文综合立体观测作业,实地测量海洋湍流,这也是科考队本航段的首次科考作业。
海洋湍流是海洋热量“搬运工”,加强海洋湍流的观测,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作业期间,“向阳红01”船全程开启海气通量仪、天气站、立体摄影仪、X波段雷达、GPS等设备,实际测得海洋和大气中湍流的相关数据。据了解,科考队本航段在东南太平洋作业区进行了25个站位的海洋地质调查,利用箱式采样器和重力柱状采样器,采集到了大量海底沉积物和多金属结核样品。
科考队员正在进行重力取样。(中国大洋协会提供)
“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可以了解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的演化历史以及海底资源信息。”石学法说,科考队利用箱式采泥器采集到了数十块多金属结核样品,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区多金属结核的分布、成因乃至资源价值。
本航段中,我国首次在大洋使用了视频浮游生物记录仪观测水下浮游生物。通过观测,科考队员发现该作业区浮游生物优势类群,主要为桡足类、放射虫和硅藻等,特别是在30米至100米水层的浮游生物丰度值最高。
“相比传统过滤海水的方法,通过这个仪器获取连续的浮游生物信息,资料更加丰富,观测到的浮游生物信息也更加完整,有助于科研人员更好地对海洋物理-生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该项目现场负责人王为民说。
科考队员回收视频浮游生物记录仪。(中国大洋协会提供)
与此同时,科考队员在东南太平洋还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向阳红01”船通过走航、拖网采集了180多个微塑料样品,在东南太平洋环流区多个站位发现疑似微塑料的纤维、颗粒、碎片,具体数量和组成成分尚待科考队员回到实验室后测定分析确认。
中国大洋46航次科考是在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引导下实施的。自“向阳红01”船去年8月从青岛起航以来,科考队已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开展多项大洋科考任务。科考队在帕皮提港进行物资补给后,将开启本航次最后一个航段的科考工作,继续进行以地质、水文、环境、生态、大气为主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
- 上一篇 中国大洋科考队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2018.04.02
- 下一篇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