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入选中国驻美使馆科技开放日展览活动

时间:2019.05.10 来源:党办 字号

为庆祝中美建交40周年和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签署40周年,2019年5月4日,中国驻美国使馆参与哥伦比亚特区组织的年度“使馆开放日”活动,向美国民众敞开大门,并为他们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演出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使馆全天共接待近万人次参观,成为华盛顿特区当之无愧的“最热门”使馆。崔天凯大使在“开放日”欢迎仪式上致辞,并与前来使馆做客的美民众进行亲切互动。

崔大使说,文明的基因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行为模式。中华文明一大特点是“和”、“合”,大家追求和平、和谐,强调融合发展,海纳百川成其大。基于这样的文明基因,大家选择并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放日当天,使馆精心布置了中国科技发展和中美科技合作展、中美建交40周年图片展、中国“一带一路”展,吸引美民众纷纷驻足观看、热议点评。

经过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牵头面向全国广泛征集和严格遴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制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入选参加中国驻美使馆科技展览开放日活动。据悉本次展览全国入选的科技成果仅40项,海洋领域2项。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巨浪、风暴潮以及海岸侵蚀等极端海洋灾害更为频发,严重影响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给世界沿海各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2013年11月8-11日,强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和越南,造成菲律宾11万家庭房屋受损,死亡人数超过4600人。发展高精度海洋环境预报系统,提供准确的海洋环境预报是减灾防灾的核心科技支撑。

海洋数值模式的发展长期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虽然近几十年来国际上海洋数值模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所有海洋数值模式都存在巨大的共性模拟偏差。模拟和预报的表层海洋温度偏高,次表层海洋温度偏低。针对上述共性问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原创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研制了世界首个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数值模式,显著改善了海洋数值模式长期以来存在的模拟海面温度偏高、混合层偏浅的问题。该理论被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瑞典、匈牙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多个研究组实际应用,均显著提高了其海洋数值模式的模拟和预报精度。

据此,该团队经过长期攻关,研发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系统”。经过国际标准方法IVTT检验,该预报系统的预报精度达到全球海洋预报系统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12月10日,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的邀请,该预报系统向国际社会正式发布。全球用户可在任何地方通过电脑客户端或者手机APP“掌中海洋Global Ocean on Desk”(http://221.215.61.118:2018/ofs/)查询未来5天全球海洋的温度、盐度、海流、海面高度、波高和波周期等海洋环境要素预报结果。

海水流动不仅控制着海洋污染物、海漂垃圾和微塑料等的漂移路径,还直接影响海上搜救。2018年7月5日,泰国普吉沉船事故发生后,应泰国政府请求并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泰国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为搜救提供了搜救范围预报,其准确性得到后续打捞结果的验证,在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反响。海水高温会导致珊瑚礁白化,该预报系统在东南亚已直接应用于珊瑚礁生态保护。此次入选中国驻美使馆科技展览,将进一步向美国公众展示我国在海洋环境预报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提高我国海洋环境预报理论与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信息来源:驻美大使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