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地质室科学家在中秋节胜利完成马来半岛周边海域海洋地质联合调查
2017年10月4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个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中秋夜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参加中国-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周边海域季风期海洋地质联合调查的6名队员带着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心情回到了青岛。
马来半岛周边海域地处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交汇处,是亚洲重要的降雨中心,物质和能量交换导致的海陆相互作用强烈,对东亚气候和环境影响巨大。自2010年起,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石学法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与Che Abd Rahim Bin Mohamed教授带领的团队决定对南海南部和马来半岛周边海域开展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该区不同季节悬浮体、表层沉积物及水文资料以阐明该区的“源-汇”过程和机制,通过解译该区高分辨率沉积记录重建不同时间尺度海平面变化历史,并与相邻的南海、西太平洋以及亚洲大陆气候记录进行对比,深入认识末次冰期以来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演化过程、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在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和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联合资助下,2017年9月14日-10月4日,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6名科学家与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的8名科学家使用马来西亚“RV. DIDCOVER”号调查船实施了马来半岛周边海域季风期海洋地质联合科考,由刘升发博士和Che Abd Rahim Bin Mohamed教授共同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调查区涵盖马来半岛周边的巽他陆架西南部、安达曼海南部及其邻近海域,在区内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物和悬浮体取样及现场观测工作,并在格兰丹和彭亨河三角洲进行了补充调查取样。通过18个昼夜的连续作业,累计完成调查站位100多站,首次实现了马来半岛周边海域全覆盖式海洋地质调查。调查所获样品数据将用于深入开展南海南部及东北印度洋“源-汇”过程、陆海相互作用、气候与环境演变以及减灾防灾研究,并为亚洲大陆边缘动力学与全球变化研究提供支撑。此前,石学法研究员团队与Che Abd Rahim Bin Mohamed教授团队已经在南海南部开展了3次联合调查,共同进行了样品测试和资料分析,编制了系列图件,联合发表了多篇论文,在沉积作用和古环境演化方面取得了若干新认识。
本次调查选择的是季风期,海况非常恶劣,连久经考验的马来西亚船长都晕船,更不用说科学家了。但是,双方科学家和船员还是克服了恶劣天气的影响,按期完成了预定任务,中方调查队员一天也没有多停留,于中秋节的晚上回到了青岛。
据首席科学家刘升发先容,中马双方将于2018年4-5月份开展马来半岛周边海域非季风期海洋地质联合调查,以了解非季风期物质的输运特征和沉积规律,进而全面认识季风系统对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的控制机制。
中马联合调查队员合影
航次前讨论会
表层沉积物取样
柱状沉积物取样
悬浮体取样和现场观测
悬浮体现场过滤
- 上一篇 生态中心学术报告 2017.07.17
- 下一篇 我所在浒苔绿潮起源与发生机制取得重要进展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