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气候模式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科研团队在气候模式FIO-ESM v2.0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海冰分量模式和引入冰-海薄过渡层通量交换参数化方案,将FIO-ESM v2.0升级为FIO-ESM v2.1。升级后,FIO-ESM v2.1显著提高了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能力,这为利用FIO-ESM开展北极气候变化研究和气候预测预估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基础。
气候模式是理解和预测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核心工具,也是聚焦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的核心科技支撑。地球系统模式FIO-ESM是我所发展的以耦合海浪过程为特色的自主气候模式。当前版本为FIO-ESM v2.0,其包含了海浪致混合、海浪飞沫对热通量的影响、海浪斯托克斯漂流对海气通量的影响、海表温度日变化参数化方案等独特的物理过程。FIO-ESM v2.0参加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模拟结果表明,FIO-ESM v2.0对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全球气温、全球海温、降水、海洋混合层深度等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但是FIO-ESM v2.0仍存在低估北极夏季海冰覆盖范围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我所科研团队与中山大学合作,在气候模式FIO-ESM v2.0的基础上,将海冰分量模式由CICE4.0(Los Alamos Sea–Ice Model version 4.0)升级为CICE6.0,并引入了更符合观测的冰-海薄过渡层通量交换参数化方案,将FIO-ESM v2.0升级为FIO-ESM v2.1。数值试验表明,FIO-ESM v2.1模拟历史时期的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观测能够较好吻合。FIO-ESM v2.1预测结果显示,在SSP5-8.5(非常高)和SSP2-4.5(中等)增暖情景下,北极夏季首次无冰(海冰范围小于100万平方公里)将会分别出现在21世纪40年代和21世纪50年代,FIO-ESM v2.1对北极夏季无冰时间的预测比CMIP6多模式平均更接近利用观测约束气候模式后预测的结果,这说明升级之后FIO-ESM v2.1对北极海冰具有较好的模拟和预测能力。
相关研究结果以“Description of FIO-ESM version 2.1 and evaluation of its sea ice simulations”为题发表于国际地学知名学术期刊《Ocean Modelling》,我所舒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编辑,宋振亚研究员为通讯编辑,合编辑包括我所乔方利研究员、中山大学刘骥平教授和我所鲍颖副研究员。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ocemod.2023.102308
FIO-ESM v2.1对北极海冰的模拟和预测,其中粗黑色曲线为观测结果
- 上一篇 我所科学家参加联合国经常性进程加强海洋科学政策交流研讨会 2023.12.27
- 下一篇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