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2022年度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十大科技资讯评选结果公布

时间:2023.01.19 来源:地质室 字号

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组织的“2022年度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十大科技资讯”评选活动日前结束。经全室人员评选,“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等10项资讯入选。

1.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

2022年12月30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关于批准建设山东省新一代半导体技术与系统等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实验室申报的“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石学法研究员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该省重点实验室定位于面向国家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需求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建设重大需求,针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设成为总体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中心,为我国参与国际海底区域规则制定、“探矿区”圈划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保障,为把山东省建成国内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基地提供支撑,为推动形成深海矿产开发新兴产业提供保障。

2.青岛市海底声学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

2022年11月10日,青岛市科技局发布了2022年度批准建设的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名单,实验室组织申报的“青岛市海底声学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阚光明研究员和裴彦良高级工程师分别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该实验室将立足面向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底新型资源精细探测、海洋工程勘察等领域的迫切需求,重点开展海底宽频地声信息精确获取、超高分辨率海底地层结构探测、海底多参数联合成像及海底地声模型构建等核心技术开发,构建海底声学探测核心技术研发、高端装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技术体系,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底声学探测技术创新中心,提升山东省和青岛市海洋科技原始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为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3.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创佳绩

近年来,实验室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2022年在国家基金和山东省基金项目申请中取得良好成绩,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重大科知识题共享航次项目,再创历史新高。获批的基金项目研究内容涵盖了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海洋沉积与过去全球变化、地球物理与岩石圈动力学、海底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海底探测技术五大研究方向。实验室在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获批1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和2项青年基金项目。王景强副研究员是实验室首位获得优秀青年项目的青年骨干,也是我所首位获得该类型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

4.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取得突破

2022年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重点研发计划(2022年度)的资助结果,实验室杨刚高级工程师为项目负责人的“深海表生矿产高效精准探测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获正式立项。该项目围绕深海矿产资源高效绿色开采的国家需求,研制一套可集群的深海综合探测作业平台,旨在实现深海矿产资源高效快速探测。该项目的实施,为我室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团队参与国家深海科技创新提供了用武之地,可有助于提升我国深海探测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此外,实验室还获批重点研发计划定向择优项目1项。

5.中国大洋样品馆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荣誉

2022年3月,实验室中国大洋样品馆团队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的“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该团队始终立足岗位、担当实干,在紧抓样品管理与共享服务这一核心业务的同时,大力宣传我国在深海资源勘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的初心与担当。该基地是经过申报、权威机构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的重重审查与把关后产生的,也是推动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

6.海洋地球物理与海底探测技术团队荣获2022年度“青岛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2022年4月,实验室海洋地球物理与海底探测技术团队喜获青岛市总工会颁发的“青岛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是该团队继获得自然资源系统“精神文明号”荣誉称号之后,在社会荣誉方面取得的又一项佳绩。海洋地球物理与海底探测技术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海底构造演化研究和海底探测技术研发工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海洋调查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国家级课题。在海洋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荣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7熊志方研究员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2022年10月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1年度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入选名单,实验室熊志方研究员获评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熊志方博士从事古海洋与古环境研究,以“水文循环与碳循环”为主线,紧紧围绕“气候演化的驱动机制”这一重大科知识题开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表第一/通讯编辑SCI论文1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国基金项目5项,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学术奖励4项,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正在PPP、JSR和FMS期刊主编学术专辑3部。泰山人才工程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公信力。

8.沉积物重力活塞岩芯取样再获新纪录

2022年,实验室成功组织实施了西印度洋底质调查和西太平洋底质调查航次。在西印度洋底质和底栖生物调查航次中,取得了系列沉积物长岩芯,其中最长达19.3 m,创造了专项任务沉积物岩芯的最长记录,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印度洋采集的最长重力活塞沉积岩芯,为研究印度季风演化、海陆相互作用、印度洋偶极子演化过程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等提供了支撑。在西太平洋调查航次中,实现了“向阳红01”船30 m重力活塞取样的业务化应用,在6000多米的海底获得了25.45 m沉积物长岩芯,再次刷新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沉积物岩心取样长度新纪录,进一步深化了对深海稀土分布特征、成矿规律的认知。

9.海洋过程与资源环境论坛暨第四届中俄海洋科学研讨会在青岛成功举行

2022年6月23日,由实验室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的海洋过程与资源环境论坛暨第四届中俄海洋科学研讨会在青岛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化海洋过程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研究、实现“可预测的海洋”愿景。来自中俄两国8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研讨。研讨会设置“古海洋与古气候”和“深海资源与环境”两个专题,共有来自中俄两国包括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东北多学科科学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11家研究机构的18名学者应邀报告了海洋沉积、古海洋和古气候、碳循环和深海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10.单新博士连任国际沉积学家协会青年委员

2022年8月22-26日,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本实验室共召集、组织了4个专题和一个青年地质考察路线,为大会召开做出了贡献。同时,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 公 布了新一届青年委员,实验室单新博士成功连任,任期为2022-2026年。他在上一届(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期间被选为国际沉积学会青年委员,是我所也是我国青年海洋沉积学家第一次入选该组织。国际沉积学家协会青年委员会由来自世界各国的 9 名青年科学家组成,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国际沉积学会议的青年科学家活动、评审国际沉积学家协会Post-Doctoral Research Grants研究基金。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